北大医药失去了核心客户北大国际医院

北大医药失去了核心客户北大国际医院

hyde558 2025-08-13 装修心得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8月12日,北大医药公告称,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简称“北大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进入交接收尾阶段,由于北医医药截止目前始终未能寻找到同类型业务,因此可能面临主营业务全面中止、人员分流、企业转型的风险。

北医医药全称为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是北大医药全资子公司,承担着企业流通板块的业务,主要包括第三方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分销、零售、医院集采、药房托管等业务。

8月12日,界面新闻记者致电北大医药,接线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关于前述事件,该公司目前没有更多回应,另关于北医医药,企业目前也尚无处置预案。

同日,界面新闻记者也向北大医药的公司邮箱和证券部邮箱发送了采访问题。截至发稿时,界面新闻记者没有收获更多回复。

二级市场上,8月12日,北大医药盘中一度跌超9%。截至8月12日,该公司报6.42元/股,跌7.36%,最新总市值38.26亿元。

北大医药失去了核心客户北大国际医院

营利可能缩水一半

简单概括前述事件便是,北医医药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供应商,双方此前签订的合同期限为2022年5月至今年5月,目前合同已到期且双方不再合作继续,而无论是北医医药还是北大医药的营收,都十分仰赖国际医院的供应合同,目前企业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官网显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大学医疗城内,是一家非营利性(非政府办)综合医院;医院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总投资70亿元人民币,核定床位1800张,设有50余个医疗临床和医技科室。

从投入和规模上来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规模不小。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来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床位规模还高于地市办综合医院的1000-1500张床位的建议规模。

北大国际医院当然也是产业内的明星项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这家医院堪称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它背靠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丰厚资源,由时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推动。

然而,北大国际医院近些年也多次经历变动,随着2015年1月方正集团前首席执行官李友及多位高层被查,北大医疗撬动北大系医院资源的能力明显衰退,无力兑现当初的“北大朋友圈”承诺,也就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

2022年12月,方正集团完成重整,北大医疗正式成为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成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也成了中国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中的旗舰医院。

据行业媒体医学界智库今年3月援引中国平安2024年财务数据的报道,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2024年的营收突破24.8亿元,门诊量超125万。

在北大医药8月11日的公告中,北大医药也提出,公司生产经营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北医医药也正面临可能关停并转的困难局面。

从财务面来看,北医医药一旦失去北大国际医院国际医院这一客户,北大医药的营收将遭受重大打击。

据北大医药2024年年报,企业与国际医院签有物资供应与配送长期服务合同,合同金额12亿元,在报告期内已履行11.23亿元,服务由北医医药提供,它是国际医院的唯一提供商。但在2024年,北大医药的总营收为20.6亿元,占比约50%。

北大医药8月12日的公告也提出,上述事项预计将导致公司自今年6月至年末可能面临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营收的29.13%,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利润的28.99%。

北大医药的前述公告还预计,自2026年起,企业可能面临营收减少约10.27亿元,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营收的49.85%,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利润的49.78%(以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为基础预计)。

也就是,一旦彻底离开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供应服务所贡献的营收,北大医药的营利要缩水一半。

另外,虽然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将要在年内终止合作的关注度较高,但其实两家公司的合作在更早已有记录。据北大医药公告,在2014年11月,北医医药就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签署《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药品、试剂、医用耗材等物资供应与配送长期服务合同》。

8月12日,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卢克林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出,北大医药正经历典型的单一大客户依赖反噬,该公司在过去五年近半收入绑定北大国际医院,也直接导致合作终止时“瞬间失血”;对行业而言,要意识到切莫把医院托管当成永续现金流。

另外,卢克林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还提出,在医改加速、集采扩围、按病组付费(DRG)三大变量叠加下,医院端的采购权正在迅速集中化,传统的分销溢价会被极限压缩。

另从业务层面观测,如果失去流通板块,北大医药将是一家质地十分普通的仿制药企,规模有限之余,还缺乏拿得出手的创新药在研产品。2024年,该公司的药品制造业及其他板块创收为6亿元。

年内变动频繁

北大医药的发展阶段可简单分为西南合成制药厂、北大方正阶段、中国平安阶段以及最新的自然人徐晰人实控阶段。

企业官网显示,北大医药的前身是西南合成制药厂,公司于199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13年11月,公司更名为“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北大医药漫长的发展史中,该公司也数次遇到九死一生的情境。

比如,于2014年年底,在方正系与政泉控股矛盾升级、双方互曝丑闻的时期内,2024年11月,北大医药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据《证券时报》2015年报道,当时的方正集团及北大医药否认内幕交易及高管侵吞国资的行为,但在政泉控股公开代持协议后,北大医药承认了代持。

又比如,在2015年4月底,北大医药同时披露2014年年报和2015年一季报,显示企业于前述时期内出现业绩亏损状况,而理由是“宏观经济增速明显下降……国内制造业整体景气度不佳,周期性产能过剩现象普遍存在……医药制造特别是原料药行业亦未能幸免”。

随后,北大医药于2015年11月剥离了原有原料药业务,并依托股东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医院网络,进一步加码了医疗服务业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了目前的业务布局。在当时,这家公司的实控人还是北京大学。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北大医药自1999年至今,营收规模大约从2亿元涨到20亿元,扣非净利润波动较大且有不少年份存在亏损经历,但在盈利时期的平均盈利水平约4000万元一年,盈利能力的巅峰时期在2010年-2014年。

北大医药失去了核心客户北大国际医院

发展至今,北大医药和北京大学已无股权关系。在徐晰人实控后,企业本身也面临着如何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如何找寻到发展新方向的课题。

但这看来并不容易,在今年7月,北大医药还因为一场离退休人员的围堵、冲门事件引发了热议。当时,企业公告称,由于相关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及公司大股东西南合成部分离退休人员近百人以住房问题、离退休福利待遇问题为由,于近日持续围堵、干扰公司经营办公场所,冲击公司门禁,严重影响公司正常办公环境,导致公司行政办公人员无法正常上下班。

北大医药今年7月初的公告显示,徐晰人出生于1979年4月,拥有硕士学历;他现任新优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大医药董事长,曾经还是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浦西支行浙江业务部主任。 

2024年8月,一家名为新优势国际商业管理(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新优势国际”)的公司诞生。

新优势国际之中,徐晰人通过100%控股的鑫通焱和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GP)占股20%,浙江中贝九洲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北九洲”)作为有限合伙人(LP)占股80%。天眼查显示,中贝九洲是上市公司九洲药业的大股东。

2024年12月,徐晰人通过新优势国际收购方正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方正商业管理”)所持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成集团”)100%股权,从而间接取得上市公司北大医药的控股权。徐晰人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从公开动态来看,新实控人徐晰人在入主后,北大医药的高管层发生了密集地变动。在今年3月和6月,该公司前任董事长齐子鑫、前任董事兼总裁袁平东前后脚辞职。

前述二人之中,袁平东在北大医药任总裁9年。在辞职公告中,他被认为“为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直至推动公司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徐晰人已接过北大医药董事长、总裁之职。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北大医药失去了核心客户北大国际医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